近日,基于虚拟动点在空间计算与虚拟现实的领军地位,中央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中戏”)师生与虚拟动点团队开展沉浸式戏剧制作的项目实践,通过公司的虚拟拍摄技术,双方共同探索表演艺术在内容制作、艺术表达等方面的创新形式。

中戏教授带领学生到虚拟动点展示中心开展学习及实践活动
中戏作为中国戏剧影视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始终坚持兼容并蓄、守正创新。由于虚拟动点在空间计算领域的技术领先性,此次由中戏电影电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影视制片教研室主任李铭韬带队,到虚拟动点展示中心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并在虚拟动点团队的支持下,中戏师生完成了“艺术+科技”相融合的沉浸式戏剧项目制作。近年来,虚拟动点持续深耕空间计算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OptiTrack高精度光学动作捕捉、LydCap无标记点识别计算、LYDIA动作大模型等三大核心算法技术和多种行业解决方案,并在文艺、文化、影视等领域积累了大量案例:
从央视春晚的舞台视效,到荷兰 AKOB舞团的人机共舞表演;从杭州亚运会数字人点火仪式,到加拿大国宝“太阳马戏团”《X绮幻之境》的舞台追踪视效;从戏曲传承非遗文化表演,到bilibili虚拟偶像跨年演唱会;从国内爆片《封神:朝歌风云》,到好莱坞电影《狮子王》……

虚拟动点不仅凭借先进的技术创新与丰富的应用场景,实现了对国家级文艺晚会、国际剧团表演、非遗项目、现代化舞台演绎以及好莱坞巨制等海内外知名项目的赋能,同时,依托虚拟制作、虚拟拍摄等技术,公司还成功助力利亚德集团入选国家首批“十大虚拟现实制作技术应用示范”名单,入选类型为“虚拟现实显示技术应用示范”以及“虚拟拍摄关键技术应用示范”。正是基于虚拟动点在算法技术层面的研发实力和在行业赋能层面的成功经验,中戏师生选择与虚拟动点携手,在项目实践中拓展沉浸式戏剧制作的创新模式。虚拟动点公司董事长兼CEO刘耀东表示,空间计算技术正在推动文艺演出以更加包容的姿态发展。技术赋能下,艺术呈现出更具交互性与融合性的特点。虚拟动点通过技术赋能,在戏剧内容制作上,打破传统戏剧“场”的概念,实现从策划筹备、排练制作到合成演出的全程化转变;在舞台的表达形式上,我们通过对舞台空间中交互影像的动态捕捉,实现了人与“场”的交互。未来,虚拟动点将持续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并期待与更多的伙伴携手,探索“文艺+科技”融合发展新路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